这里是关外,若是大明的军队因为战事而退守关内,便代表着百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蚀。
让孩子从军,往自私的说,就是给家庭一个保障,防止自己的土地再次被夺走。
如此心思,就和很多开国皇帝都会开展均田制一样,而朱祁钰在此之前,已经肃清了一番田地,增加了百姓对于朝廷的信心。
现在无论关内还是关外,都将朝廷和地方给区分开来,地方作恶很难将责任直接推给身处大明中央的朝廷。
当然,其中更重要的是,出关的百姓知道,现在送自己孩子从军,并不会让自家成为军籍,况且前线主力乃勇武营团,自家孩子最多是参与运输,正常情况不会在前线冒险。
新军采用的便是募兵制,虽说增加了朝廷的开支,但也让那些喜欢吸兵血的指挥不敢随意欺压兵丁。
关外的百姓并非田地的所有者,他们所拥有的,是田地的使用权,只有这样朝廷才能让地方官府乃至军队扛下相关责任。
因为大量的百姓迁移,让原本衰落了玉门关,又有了几分汉唐强盛时期的繁荣。
在大片的废墟之上,是百姓重新搭盖的房屋。
原本消失的人迹,再次出现在这里,将松软的沙土踩出瓷实的道路。
有人的地方,商业也就随之孕育,特别是从关内走出来的行脚商,虽说比不上商会和官府直接合作,但赚取百姓手中的朝廷扶持金,也能让他们小赚一笔。
而得益于官道上的军队运输,路上甚至不用担心野兽的袭击。
各处所开展的建设,让关外显得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