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着京城周边,学校模式已经隐隐有取代以前的官学。
孩子到达一定年龄之后,就由官府或者地方宗族出资,将孩子送往新建设出来的学校学习。
一如朱祁钰当初所说,他没有让学校的学生参与进科举去抢夺旧书生的官位梦,可耐不住如今大明各官府对于吏员的需求极为旺盛。
和工人一样,学生也可以视作一种劳动力,当前只需要完成一至两年的学习,基本就能满足部分官府对于吏员的职位需求。
这可不是那些旧书生能够阻挡的事情。
在京城以及其周围,学阀们比起拦住新势力的崛起,聪明的家族早就选择加入其中。
他们可比普通百姓更具优势,只不过在人数上属于小小的劣势而已。
选择往往大于努力,随着新力量的加入,本就对于求官有着需求的学阀,自然会想要让学校的学生能够参与科举。
保守势力就渐渐分裂成两派,而旧学阀们想要跟对方对抗,所能得到的支持,就是圣人当初的承诺。
直到现在,他们中一些人才反应过来,什么叫作大势所趋。
圣人确实承诺过学校学生不参与科举,可以说是对广大仕林学阀的一种妥协,但加入新学阀的学校进步派,能够对官场产生影响的并非没有。
而大明官场之中,希望自己简在帝心的官员比比皆是,他们不过是慑于旧学阀的势力和自己的名声,选择了沉默。
一旦新学阀稍微推动部分官员,那完全能在朝中塑造一种民心所向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