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的海港,数不清的船只停留在避风港中。
人头攒动,倭人商贾叫卖着自己手中拥有的商品,与出海打渔而归的渔民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比商业港口的热闹,军港则是一阵阵哨声。
在哨声的指挥下,马拉木板车运载着一个个木箱,朝着停在港边的船只走去。
长崎收上来的税收,和当前的大明一样,也多是贵金属,而这些贵金属,入了官府,便要投炉重炼成银块和铜块,打上长崎官府的标记。
现在,这些银块将搭乘着大明宝船,远渡重洋前往大明,上交国库。
军港本就不对外开放,但倭人也能远远看到明军的举动。
像这样的场景,他们之前便看过。
长崎明军也不是第一次派遣舰队回去,而倭人也不敢多打听关于舰队的事情。
朱仪看着一箱箱银铜块被送上船只,长崎倭商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自从筑前国战事平息之后,西海道的权贵和商人便蜂拥至长崎,在此展开的交易,光是商税价值就达到了十数万两。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从大明而来的舶来品,对于倭人而言,多为奢侈品,因而,两者交易存在着巨大的价差。
朱仪并不会将所有的税收上交,他来长崎之前,圣人就没有对此有过要求,在长崎发展起来,大明在长崎站稳之前,还是需要足够的金钱在长崎运作。
现在这批银块和铜块,不过是朱仪想证明在长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