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只想着大不了丢几个边陲小镇,最多把源城丢了,但和谈之后还能要回来。
可现在,源城没丢,倒是泰州丢了。
“泰州怎会失守?”宣
邈怒道,“最近的长林军呢?”
传令兵颤巍巍道:“长林军粮草不足,半月前便退守德州了。”
粮草不足。
熟悉的原因。
当初支援翊王的粮草被抢,要不是沈家出面,恐怕源城就守不住。
而现在,长林军粮草也不足了。
“户部呢,户部!”宣邈头一回察觉到危机。
户部主司忙出列,粮草都是运过去的,也派了人守着,但最近乃是多事之秋,粮草屡次被劫。
王咏霖微微皱眉,心道,这也太巧了。
没了长林军,最近的兵马,还是宣忱带的人。
于是宣邈下令让宣忱驰援泰州。
一道两道三道,从最开始的几道诏书,到后来几乎一天十道命令。
而王咏霖每天都在大殿之上奏请。
“陛下,”王咏霖道,“陛下万不可让翊王殿下离开源城!”
“泰州失守已成定局,若是再让翊王殿下离开源城,再失了源城,中原门户就彻底大开了啊陛下!”
宣邈没有理他。
泰州更为重要,只要收回泰州,源城没了就没了。
可王咏霖的顾虑在于,泰州根本无法收回来,只能是再丢一座城池。
“陛下
,”张太傅也道,“各地的援军很快就到了,翊王的兵马正在源城整顿,实在没必要前去支援……”
“朕相信朕的弟弟。”宣邈道。
他这话说的没什么情绪,让人分不清真的相信,还是假的相信。
或许,他还是在借这个机会,除掉宣忱?
为此不惜牺牲源城?
众人还分不清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就听传令兵又来了:“陛下,翊王回奏不离开源城!”
宣邈的眉心顿时一紧。
后悔了。
后悔给他五万兵马了。
后悔让他带兵出征了。
以为能趁机弄死他,结果才刚立了点军功,居然就敢跟他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套了。
传令兵一个一个进来,一个一个上奏:“翊王回奏不离开源城。”
十几封调令,十几个回奏。
就是不走。
宣邈的脸色难看的紧。
张太傅和王咏霖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也替宣忱揪心。
甚至两人发现,这是他们第一次,因为先皇的第五个儿子,翊王殿下而揪心。
这可是宣忱啊。
那个干什么都不靠谱的纨绔殿下,什么时候开始,大景的安危居然要系在他身上了呢?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