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09章 大明1566(1 / 2)

“#为何大明王朝1566中,大明王朝解决不了财政问题?#”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主线是围绕财政问题。

由此在第一集便引出张居正的建议:开源节流,最为重要的便是开源,开拓海上贸易线,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销往海外。

而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政策:在浙江一带改稻为桑。

用一个虚构的政策,将历史上嘉靖时期的财政、政斗、皇权臣权等等问题串联上。

于是某乎有个网友提问:为何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大明朝廷解决不了财政问题?”

~~~~~~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个国家的税收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当到达了一个最高值的时候就不可能再增加了,但是食利阶层却越来越多,统治阶层的贪欲会无限的增长,所以钱永远都不够花,财政永远都会出现赤字,于是越没钱就越收税,越拼命的压榨老百姓,最后官逼民反,重新洗牌,新的政权上台之后又开始了一个旧的循环。”

~~~~~~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苏伊士运河挖宽一点以避免堵船呢?

答:你要是把河挖宽了,船东就会把船造大,最终船还是只能恰好能通过运河。

倘若大明出了个理财神人,能把朝廷年入增加一倍,财政问题难道就解决了么?

答:明年的开支会翻一倍,大家继续为财政问题头疼。”

. . . . . .

评论区:

〖不用倘若,因为真出了个理财神人,他叫张居正!他攒的钱,万历三大征才花完!

黄仁宇老师在《万历十五年》中评价:“张居正的十年,是明暮色中最后的辉煌。”

其中有章标题为:世间再无张居正。

大抵有三层意思:一、一个叫张居正的人死了。

二、再也不会有一个才能比得上张居正的人了。

三、即使后来人有张居正的才能,也不会为朱明王朝鞠躬尽瘁了,因为他不配。〗

〖有人节源就有人开流。〗

〖大汉,大宋都经历过,宋从三千万贯到一个亿,还是特么不够用。〗

. . . . . .

“小明家有四口人,每个人每月能挣五千元,一个月整个家庭可以挣两万块。

小明平时不咋花钱,是家里的小儿子,他的钱除了留两百块生活费,每个月都上交给哥哥四千八。

哥哥这时就有九千八,他花钱也不多,每个月只花两千,然后剩下的七千八上交妈妈。

妈妈这时就有一万二千八,她平常喜欢打麻将,还有买包包,一个月要花六千八,剩下的六千交给丈夫。

丈夫拿了六千,加上他手里的五千,这时他有一万一。

但是丈夫喜欢吃喝嫖,一个月要花两万,然后他每个月就倒欠九千块。

如是一年,他家已经欠了十万八千块,这时候,他们家就有了财政危机。

如果不解决,每年欠十万,要不了几年,就会欠几十万,再也还不清了,而且欠得越多,就没有人愿意再赊账给他家了。

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财政危机。要怎么解决呢?

正确的做法:

一、节衣缩食。

全家人降低生活质量,都像小明一样每个月花两百,这样一共只花八百,一个月可以存一万九千二,差不多五六个月就可以还清债了。

二、提高收入。

以前一个月五千,四个人两万,如果提高到一个月一万,四个人就是四万,按照从前的花钱习惯,每个月可以多出两万,大概五个月可以还清债务。

三、赖账。

外面的账不还了,赖掉,但是这样一来没有了信用,别人不会再赊账给他们家,而且再也买不到别人家的产品。

除了这三个方法以外,基本上没有别的方法。

除非天上掉下来十万块,让小明家捡到,而我们知道,小明家最终破产了。

原因也很简单,小明的爸妈哥哥不愿意节衣缩食。

他们只想更加压榨小明,小明一个月花两百,他们觉得不行,太多了,勒令小明一个月花二十,其他的全部上交。

然而,即使小明一个月一分都不花,他上交的那点工资也堵不了他们家的窟窿。

而且这个窟窿不是禁止的,是每个月都会扩大。

小明的哥哥想改革,对下, 限制小明的消费,对上,限制父母的消费。

可是,小明哥哥限制父母消费的同时,自己的消费不但不愿降低,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就这样,他怎么能解决家里的财政危机呢?

更何况,他也限制不了父母的消费。

所以,小明家最终只能破产了。”

~~~~~~

评论区:

〖什么小明,那是大明!两京一十三省!〗

〖错啦,小明这家人里,其他人都不挣钱,就指着小明这5000快过日子的。〗

〖可以修正一下,这个家里能直接挣钱的只有小明,其他几个都是坐着等吃饭的,美其名曰帮小明保管。〗

〖苦一苦小明,骂名小明哥哥来承担。〗

〖这不就是我们公司的降本增效吗?本来一个月没几个钱,还要降我们的本。〗

〖新出的主意是提高收入,是让小明去北缅打工,一月两万,就能弥补家庭亏空。

小明不愿意去,妈妈出了个主意,放水把他的卧室淹了,哥哥还想挣点北缅的中介费。〗

〖小明爸爸已经有让步了,以前经常请些酒肉朋友的,还爱借钱给他们,现在都多久没请了。〗

~~~~~~~

“海瑞在治安疏里已经挑明了:上奢下贪。

财政问题本质上不是赚的少,而是花的多,花钱的根源,恰恰就是万寿帝君本人。

让他解决财政问题,不就意味着,解决他自己么?”

. . . . . .

评论区:

〖欺天啦!让作者去查作者,让答主去查答主!〗

〖嘉靖最后办了严嵩一党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贪污,而是特喵的他们居然敢拿七成,朕只分了三成!〗

〖如果问题盘根错节理不清,不妨从最高处往下看。〗

〖宫女就尝试过解决他。〗

〖练得身形似鹤形,不怕宫女勒脖颈。〗

〖我来问道无馀说,朕的儿子也通倭。〗

〖云在青天水在瓶, 淹他俩县我看行。〗

〖有个疑问,嘉靖帝再怎么奢侈,那钱也花到了国内啊,又没有外流,为啥会有财政问题?〗

〖万寿帝君的钱,用在了享受上,而不是再生产型消费上。

如果是现代社会,生产过剩,是促进消费的行为。

放在古代社会,过度使用资源,就是典型的寅吃卯粮,亡国有日了。〗

~~~~~~

“历史太像了,最终结果就是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其实无论掠之于民,还是掠之于商,还是掠之于官!最终都是掠之于民。

你把赋税加到企业上面,企业又不是傻子,它会把商品价格提高,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

你抄没官员财产,官员最终还是想办法从老百姓身上剥回来!

本质上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只不过是直接和间接的区别。”

~~~~~~~

“高翰文从骨子里陡地冒出一阵凉意,沉默的这一刻,所有的事情仿佛一下子全明白了:“在这个大明朝,根本就没有什么理学、什么良知、什么朝廷法律!从上到下都淹没在一片污泥浊水之中!””

~~~~~~

“大明上下最贪的是谁,是他严党?

是嘉靖!

财政问题怎么出来的?是他嘉靖瞎几把花钱!

他自己贪,还要面子,就养了一堆贪官帮他贪。

“遮风挡雨”,说得好听,就是贪官贪完了再替他嘉靖背锅,上上下下都在吸民脂民膏。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