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54章 古代状元放到如今什么水平(1 / 2)

“今日话题:古代的状元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举个例子,着名的文学家鲁迅当年考秀才都落榜了”

“500多人参加的考试只录取80人,而鲁迅是第145名”

“你以为考试内容是这样的:举头()明月,低头()故乡”

“实际上考试是这样的:请以明月普照皆为大地,故乡开发建设为题目,作出地方经济和培养人才的关系”

……

大唐位面。

李白望着自己26岁在扬州旅舍写下的《静夜思》,满脸震惊。

“不是吧,不是吧?”

“后世以为考状元很容易吗?”

“能考中状元的人,个个都是文曲星下凡。”

不知怎么的,李白神情略显失落,他猛地往嘴里灌了一碗米酒,叹息道:

“大唐的科举考试规定,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

“不然我也参加科考了。”

“我自诩才高八斗,照样无法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能高中状元。”

“后世的朋友们,你们,懂?”

坐在一旁的杜甫尴尬得快要抠出3室1厅了。

他虽然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被后世称为诗圣,但他在科考中屡屡受挫,未能考中进士。

杜甫羞愧难当,他悄声说道:“子美惭愧,多次科考不中。”

“状元啊,是各方面的天才。”

“从古至今,恐怕状元的数量还没有帝王多。”

“不要小瞧了古代状元的含金量啊。”

……

天幕视频还在继续。

“而如今的高考,在古代顶多属于童试”

……

大宋位面。

苏轼更加震惊了。

后世有多重视高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连他们这群观看天幕的古人也都知晓一二。

然而他们科考,也就是高考,其水平仅相当于童试???

这一点,苏轼万万没有想到。

“你们是不是太低估我们了?”

“千年龙虎榜了解一下。”

“你们以为的科举考试,是四书五经背熟之后,仅仅考个填空吗?”

苏轼朝天幕竖起了食指,食指左右摇摆起来。

“不不不。”

“用后世的话来说,你以为的考题是: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张怀民唇角微微勾起,他知道苏轼想要说什么,于是,他顺着苏轼的话说了下去。

“这才哪到哪儿?”

“就拿苏东坡例举的《咏鹅》来说。”

“我们的乡试:请以绿水之上才能养育白色天鹅为题写一篇论述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关系。”

“会试试卷打开,请继续以咏鹅为题,论述一下区域经济与政策治理之间的关系。”

“到了殿试,根据咏鹅,写1万字描述国家用人、选材的标准……”

张怀民停了一秒后,继续说道:

“你们以为的科考,其实是考公。”

……

“古代的科举制度主要有几个级别”

“第一级:童试”

“全县的学子都可以参加”

“通过后叫童生”

“童生在通过院试后便是秀才”

“曾国藩考了6次,都遗憾落榜”

“第7次才成功上岸,考上秀才”

“而写出西游记的吴承恩,同样考乡试三次落榜”

……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