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73章 立约(2 / 2)

这时,便听燕帝朝李源一示意。李源忙上前一步向任逍遥说道:“贵使请放心!不久前我们刚刚收到消息,西景二王与贵国重新定立了盟约。我大燕便以恭贺为由,会派出正式的使团前往贵国。先生便可随我大燕使团一同返回,自然便可一路畅行无碍啦!”

任逍遥知道,虽然现在各国相互攻伐之事常有。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对于那怕是处于敌对状况国家的使团,那也都还是以礼相待的。只是要借道他国的使团,一般有规定。比如使团成员不得超过五十人,随行护卫的兵力最多不得超过一五十百人。也就是说,整个使团最多不能超过两百人。

当然,对于友好、特别是相互结盟的国家,一般没有这种限制。就比如西景与南虞,北宁与东莱等等。

但对于西景与虞国重新订立盟约之事,任逍遥在燕京确实尚不知情。

“我朝与西景又重新订立了盟约?”任逍遥也有些意外的追问道。

李源忙道:“是的!这是前天才收到的消息。在贵国皇后与康王的勉力周旋之下,西景二王放弃了各自称帝之心。而是暂称王不称帝,国号依旧为景。二王同时与虞国签定了同盟之盟约。并划出了各自的分界线,同时承诺不再相互攻伐。至于景国最后谁为帝,得待日后时机成熟之时,再行商定!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但两景暂时分治,也算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之前陛下还正为以何由派出使团而发愁呢!如今正好!”

听李源说完,任逍遥这才明白。他在燕京的这些日子,只知道与北宁的战事已然停歇,还不知道又发生了这么多事。至于西景的这种局面,他做为后世之人,倒是并不意外。就像后世许多国家内乱之后,都划出什么军事分界线,以维持和平。

如今的西景也是如此,无论是珉王还是秦王。拥立谁为帝,另一方都不会甘心。这战争便永无宁日啊!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但内战打起来。那北宁可就会趁虚而入啊!虞国也会被这样无休止的战争给拖下水,甚至最后被拖垮的。

所以在虞国皇后的全力斡旋之下,康王也暗中花了不少钱财助力。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北以泾水、子午岭为界,西以六盘山以南为界,秦王据关中与北边的上郡、肤施、西河等数郡,再加上汉中四郡。而珉王则据陇西、凉州与巴蜀,各自只称王,不称帝。依旧沿用景为国号,并延用景顺帝的年号。且双方都与虞国重新签定盟约。

至于以后谁能称帝,那就只能看时局的发展啦!至少暂时是停止了内乱,也能让景、虞两国都喘上一口气来。也让北宁一时没有可趁之机。

“哦!原来如此。这倒是好事!如此一来,在下跟随贵国使团返虞,当无需担心什么了!不知使团何时可起程啦?”任逍遥问道。他这次出来大半年了,也确实想家,想家里的亲人和朋友了。

“贵使不必着急,再过数日便是年节了。使团当在年节后数日便可起程。就请贵使在燕京过完年节之后,再与使团一同动身吧!”

任逍遥也知道,就算现在立马动身,只怕也赶不上回去过节了。于是忙一施礼:“那就有劳陛下与丞相费心啦!”

这时燕帝说道:“由于当前先生身份特殊,朕也不便为先生设国宴款待,有所待慢之处还请先生包涵。今日朕便在这偏殿内设宴,也算是庆贺我燕虞两国达成盟约!还请先生勿怪!”

“陛下客气啦!两国之间的密约,当不可外泄!陛下这么安排,外臣自然能理解。”

当日中午,燕帝便在这偏殿内设下宴席款待任逍遥。虽然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歌舞助兴,但这酒宴还是十分的丰盛。如今那李源也是如愿的当上了丞相,虽然他尽力的压抑着内心的喜悦,但还是能看得出他略有些春风得意的样子。

李源也是频频的以丞相之身份,与任逍遥寒喧敬酒。其他大臣也都随其后纷纷跟随。

当然,这样的宴席,所用的酒樽都很精致,也很小。再说当着燕帝的面,也不可能放开喝,毕竟这样的酒宴还是属于礼仪上的。所以任逍遥这才不至于让他们给灌醉。

在与赵魁的闲聊中,赵魁也告诉他,就在昨天。辽东军已抽调了三万五千人马调往蓟州。同时又从当时李氏征召的精壮里选了五千人,正式补入辽东军中。使辽东军保持在两万人,依旧由李程为主将,并分驻居就与昌黎、辽北三地。

其中昌黎因为辽东门户,但北边还有狼骑为翼,所以驻守军力为八千人。居就主要担任燕京外围护卫,驻军七千。还有五千驻辽北,与周围的镇边军一起镇摄一些有敌意的大小部族。

从调动来看,说明燕帝的动作还是挺快的。决心也很大。同时李氏那边也没再有什么阻碍,甚至也是极力的完成这些调动与布属。再由今日他们君臣的表情看来,燕国的这场动荡也是真的化解了。

不过尽管这样,任逍遥还是喝得有了三分酒意之后,这场酒宴才算结束。

这样的应酬酒宴,任逍遥是好不容易盼到了结束。他同赵魁一起出来,刚刚走出偏殿还没走几步,一名宫女迈着小碎步从旁边插上前一施礼:“任先生请留步!”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