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97章 蒋介石:不如调令其他部队驻守淞沪,防止日军野心不死。(1 / 1)

调兵淞沪御敌,暗流涌动谋局

晨光穿透南京总统府的雕花窗棂,在蒋介石案头的军事地图上投下斑驳光影。

他凝视着淞沪地区密密麻麻的兵力标注,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桌面,昨夜会议上陈诚主动请缨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委座,淞沪战场必须死守!”陈诚目光如炬的模样,与此刻地图上摇摇欲坠的防线形成刺痛的反差。

“布雷!”蒋介石突然唤来侍从室主任布雷,嗓音里带着未褪的疲惫,“即刻召集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还有军政部、军令部的主官,一个时辰后召开紧急会议。”布雷微微颔首,转身时瞥见蒋介石揉了揉眉心——自平型关捷报传来,委员长书房的灯光便再未在凌晨前熄灭过。

会议室的座钟指向十点整,黄铜钟摆的滴答声里,将领们鱼贯而入。何应钦将一叠文件重重搁在桌上,纸张摩擦声惊起窗外白鸽:“委座,淞沪前线急电,日军第三师团已在吴淞口登陆,海军舰炮持续轰击我军工事,八十七师伤亡过半!”

蒋介石的钢笔在地图上“淞沪”二字处悬停,墨迹晕染开深色斑点:“诸位,陈诚虽已赴任,但仅凭现有兵力,淞沪防线恐难支撑。我意从其他战区抽调部队增援,既保上海,也可牵制日军西进。”

话音未落,白崇禧便起身摊开地图:“委座,抽调兵力谈何容易?华北战事吃紧,平汉线、津浦线均需重兵布防;若从华中抽调,长江防线又将空虚。”他指尖划过鄂赣交界处,“况且,部队调动需铁路、航运配合,日军轰炸机随时可能截断补给线。”

顾祝同沉默良久,缓缓道:“或许可从粤军、桂军处着手?张发奎、李宗仁麾下尚有预备队,且粤桂子弟擅打硬仗。”此言引发一阵交头接耳,李宗仁面色凝重:“德邻部刚在淮河沿岸布防,若此时东调,日军极有可能从皖北迂回。不过...”他目光扫过众人,“若能协调各方,集中优势兵力在淞沪与日军决战,倒也可重创其锐气。”

何应钦却摇头反驳:“粤桂部队远道而来,水土不服且装备不一,仓促投入战场恐难协同。依我之见,不如调中央军嫡系,虽会削弱其他战区,但至少军令统一。”

争论声中,蒋介石突然起身踱步至窗前。南京城的天际线隐约可见,紫金山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本该是固若金汤的屏障,此刻却因淞沪战局蒙上阴影。他想起昨日收到的密报,日军参谋本部正将华北主力南调,企图在上海打开突破口,进而直取南京。

“布雷,把全国部队部署表拿来。”蒋介石的声音压得很低,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当泛黄的表格展开,密密麻麻的数字刺得人眼疼——东北沦陷、华北危急,如今连长江门户都岌岌可危。

“以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为基干,再抽调薛岳第十九集团军、张治中第五军。”蒋介石的红笔重重划过陇海线,“从河南、安徽秘密东调,避开日军空中侦察。”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宗仁,“德邻,桂军第七军也一并加入,务必在五日内抵达指定位置。”

李宗仁正要开口,蒋介石抬手打断:“我知道难处,但淞沪若失,南京危矣。此次调令,由军令部全程督办,各部队每日须汇报行程。布雷,让交通部协调所有可用列车,优先保障军运。”

会议结束时,乌云已漫过天际。蒋介石独自留在会议室,望着墙上孙中山先生的遗像。“革命尚未成功”的训诫犹在眼前,而此刻山河破碎的危机,远比想象中更加紧迫。他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目光却愈发清晰——这场保卫淞沪的战役,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一场关乎民心士气的决战。

与此同时,南京街头的报童高举“平型关大捷”的号外奔跑叫卖,油墨未干的字迹与防空洞入口的沙袋形成诡异对比。在新街口的百货公司,经理王伯年悄悄将库存的收音机打包,准备运往淞沪前线:“听说战士们打仗时,最盼着听抗战消息。”而在秦淮河畔,“铁血抗日团”的成员们正将募捐来的绷带、药品装车,张明抚摸着木箱上“保家卫国”的标语,眼中泛起泪光。

夜幕降临时,第一列军列悄然驶出郑州站。车厢里,士兵们压低声音哼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枪刺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惨烈的战斗,只知道,这一战,必须为身后的南京、为四万万同胞守住最后的防线。而在日军旗舰“出云号”上,指挥官松井石根盯着上海地图冷笑,他尚未察觉,一场改变战局走向的调兵行动,正如同一张大网,悄然在黄浦江畔铺开。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