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形意拳解析之“顾打合一,单腿发力”(2 / 2)

这些前辈经过多年的磨砺,在尚派技艺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在某一方面的体会都很深。

这些前辈怀着对尚云祥师祖的感恩之心对对先生也都很关心,愿意将他们的心得告诉恩师。

恩师常说:我能有今天这样的技艺,首先感谢你奶奶(尚芝蓉)的教导,再就是感谢你的各位师爷和张秉仁师伯的指点。

恩师数十年来在全国各地奔波走访同门,切磋技艺,由于常年在外,几乎花光了当时家里所有的钱。

而且家中生意无人料理,所开店铺也关了门。

我与恩师儿子刘恩东师弟从小一起长大,无话不谈。

有一次跟恩东师弟谈话时说:“当时他(指恩师)除了一身的功夫以外,什么都没有”。

恩师的成功离不开师母的支持,由于恩师常年在外,玉梅师姑(师母)带着两个孩子搬到城里与尚芝蓉奶奶一起居住,其艰辛可想而知。

师母为了恩师的爱好,为了尚派形意拳的传承,默默的承受着着这一切,无怨无悔。

每每想起此事,心里始终不是个滋味,恩师和师母为了尚派形意拳的传承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

刘俊峰先生来济南

3、维护国粹掌打日本人:20世纪90年代,日本形意拳爱好者安藤·直哉来乐陵拜访尚芝蓉奶奶。

安藤是位中国通,曾在国内学习形意拳六年。

这次拜访尚芝蓉奶奶,希望能看到一些尚派形意的精华。

尚芝蓉奶奶安排恩师为安藤展示形意拳的发劲,然而形意之奥妙,示范比划难知其祥,只有互为对手,才能研究形意发力之奥妙。

安藤三体式站稳,恩师手起一记鹰捉,将安藤打得腾空而起,直撞到对面墙上,一幅悬壁字画应声而裂。

安藤惊骇,大叫道:“怎么打的,再来一下!”

刘俊峰先生适才出手,不想竟将安藤磕碰过重,便让宋磊师叔立于安藤身后,护卫安藤。

安藤则命随同一起来的日本人拍照。

待安藤站稳,先生又一个反手鹰捉,安藤身体猛退,竟将安藤打得几乎折了起来。

恩师立定三体式,对安藤道:“尽可出手。”

安藤连连遥遥手道:“不,不……”

安藤自此心服口服,跟随恩师学艺多日。

我们同门师兄弟之间每每谈起此事,感觉十分的自豪。

而先生则说“那次出手有点重了,但为了维护尚派的荣誉,没办法”。

同门合影

4、门内、门外有别: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届,十分讲究传承,像相声界的郭德纲,在没有出名之前还拜师侯耀文学艺;

厨艺界,尤其是山东的鲁菜,也十分讲究师承关系;

社会学员和徒弟是两个概念,在磕头拜师之前属于老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

这个时候是学员拿学费,老师负责传授技艺,学员学完之后就走,老师跟学员之间就再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有的学员学习一段时间,经过与师父之间相互的考证,需要磕头拜师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门内弟子。

这样就成了师父与徒弟之间的关系。

这时候师徒之间的关系更加的亲密,一个头磕下去,关系就完全改变了。

有句话叫“师徒如父子”,说的就是师父与徒弟之间如同父亲与儿子的关系,犹如一家人。

这个时候师父与徒弟之间就有了无形的责任和义务。

徒弟首先人品要好,要有继承、传承这门技艺的责任。

师父也不再保守,将自己拿手绝招传授给门生,让他们去顶立门户。

记得跟恩师正式学艺的时候才十几岁,每日骑自行车去师父处练功。

恩师教授武校的学员套路多,期初教授我的只有三体式和鹰捉。

恩师说每个人学拳的目的不同,家长送孩子来学拳,很多人都希望多学几套,什么连环拳、八式拳、刀、枪、剑、棍,什么都学习。

而门内弟子则学一些动作少而精华的东西。

当时先生武校的学员一、两年就把套路练完了,而我站三体式和鹰捉就练习了一年多。

师父在教授武校的学员基本都是几十人一起上大课,传授我技艺的时候则是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单独传授,不让其他人在跟前。

恩师说:“法不传六耳”。

这期间恩师传授我最多的是鹰捉的翻浪劲,跟我仔细讲解每个基本动作的要领。

讲解拳经拳理,说每个动作劲力的变化,讲解鹰捉劲力与五行拳劲力之间的联系。

恩师说:练拳的步骤,第一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要多问,要踏踏实实的练功。

第二、在练功有一定的基础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明白拳理的合理性,反复推敲动作,让动作与拳理相配合。

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一定要把练的动作与拳经拳理对的起来才行,真正体现出理论指导动作,动作印证理论。

第三,要搞明白一个动作在养生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在实战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个动作应该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恩师传授学员套路的时候从来不让我下场练习,而我偷偷的将套路的招式默默的记于心中。

来武校学拳的的学员走了一茬又一茬,我还是不间断的跟着师父学习基本的五行拳。

恩师说:“三回九转是一式”。

一个鹰捉练对了,五行拳也就练对了,加上手法和身法十二形也就成了。

练习兵器无非是在拳的基础上将胳膊加长了一段,其根本还是在三体式和鹰捉。

三体式和鹰捉练好就相当练好了一半形意拳,练拳要捡着重点去练才行。

恩师在教我连环刀的时候,也是按门内的规矩来传授,连环刀中退步崩刀一般是按“扎”去练习。

而恩师说要这个用法要在于扎到半截还有个上撩的动作,而这一细微的动作在实战中至关重要。

打法也多变,在套路练习时不说破根本看不出来。

师父说这是门里的规矩,只有门内弟子才这样教。

同样一路拳术,练起来是差不多的,但是没有明师指点根本不可能领悟到。

恩师现在已花甲之年,练功发力犹如壮年一般。

去年在我的收徒仪式上演练形意拳的鸡形四把,所练动作自然、灵巧、劲整而干净利索,爆发力透彻,神足意真,技惊四座。

恩师常说:“形意拳要做到功夫技艺与表演相结合,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人,看了都说好才是真的好”。

作者:张金涛,山东乐陵人,现定居山东济南。

尚氏形意拳第三代人。现任中国尚派形意拳研究会常务理会副理事长,尚派形意拳研究会泉城分会会长;

HF市内家拳协会副会长、JN市天桥区武术协会副会长、JN市武术运动协会理事等职。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