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一位传武高手的练功心得(1 / 2)

拳学路长,歧路万千,得道难。

求道艰辛,常悲不自禁,甘苦自知。

武之为道,养为主,悟为上,能养善悟可近道矣。

无钱可存时多存点健康,金钱与健康离幸福的距离,健康更近。

态度与信念

形意,太极,八卦,内外家;长拳不长,短打不短;

各有其优点,不敢说没有缺点。

各有神奇处,别谬信为神。相信不能迷信,神奇不能神秘;

执着不能偏执,痴迷不能沉迷。

最怕唯我独尊,唯我正宗,老子天下第一。

如是只能坐井观天,画地为牢,闭门造车,自我陶醉,自我麻醉,终将入歧途不能自拔。

虽得小道终是旁门,难登大雅,终将误人误己。

明理

拳理不明如盲人骑瞎马过乱石滩。

拳多言势,势要形神具备,理为正确的指导方法。

练武不得法到老仍就傻。

法分功法,技法。

何为功法?功就是量,是重复,法是正确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指导下不断的重复,就是功夫。

练功夫,大道至简,要从简单处入手,耐得住寂寞,不断的重复。

千遍自然熟,万遍理自现。

由熟能巧,巧能妙,妙能灵,灵则神,能空灵妙则入道矣。

技法招法一个意思,是固定的,就如拳击的直、摆、勾。

不要迷信绝技招法,即便有,懂者未必教(懂者自身能用与否都是问题,没有了实践的环境),学了未必会用,用了未必有效果。

就如直、摆、勾,人人可学可练,但不是人人用着得心应手。

技法是枪的话,打得准与否那就看功夫深浅高低了。

教拳不教功,讲招不教劲。

1.内家尙劲不尙招,尙意不尙力。

尙劲,形意之硬打硬进无遮拦是也,硬非拳头硬,劲硬是也(指骨劲、根劲这个层面的劲)。

内家不练力也是误解。

其实内家外家都不练拙力、局部力、练的都是整体力、协调力。

力练好练整了就出所谓的内力内劲。一胆二力三功夫很有道理。

狭义的力指拙力不可取,广义的力同劲。

肩紧力出,肩松劲达,太极拳讲用意不用力,不是绝对不用力,用意不用力的力指的是不用拙笨之力。

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离不开地球的重力,武技所能用的主要是地球的反作用力,所发之力绝对来源于自己的肌肉。

太极拳的修炼就是最大程度调动更多的有效肌肉群参与发力,而与此同时又更大程度的让不参与发力的肌肉群充分的放松。

这是很难的,所以太极拳难练。

练得是整体协调力,协调肌肉,如腹肌、背肌、臀大肌等等来参与发力的能力,练好了才是内力。

事物的两个方面——阴阳、矛盾,只有更好的了解掌握才有助于提高。

连用力都做不好,不要奢谈不用力;连顶劲都不到位、做不充分,不要说不顶;

连丢都丢不利落如何去做到不丢,只有从顶得住丢的开做起才有可能做到不丢不顶。

这些是太极拳人最容易忽略的。

四两拨千斤要从千斤力练起才是正途,我辈切不可舍本逐末,误入空谈、妄想、妄练、自我陶醉、麻醉的歧途。

2.练劲第一要务为松柔,简单的说,松是基础,没有松就没有整。

松在内家拳有三关,一肩,二腰、三胯,很多人一辈子连第一关都过不了。

拳谱云:“肩紧力出(拙力僵劲)肩松劲达(初步的整劲刚劲)”应深体会之,免得徒误光阴。

松肩往往成为练拳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许多人终生难过此关,的的确确很难过。

有时快时能松,慢了未必能松(练形意感受),有时慢了能松快了未必松(练太极感受),平时能松对阵搭手未必能松。

以上种种不能随时随地做到的松都是假松。

3、劲之进阶步骤,松柔出劲,肩松先出鞭子劲。

松柔尙不够,加沉才出整劲,整劲仍不够,加合才是刚劲,加速度才出寸劲爆发劲。

4、太极找形意劲,形意找太极劲。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